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宜居城市研究專題
SPECIAL TOPIC ON LIVABLE CITIES 
開課學期
97-1 
授課對象
工學院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黃麗玲 
課號
BP7111 
課程識別碼
544 M409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工綜305 
備註
總人數上限:2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在新近一波的全球化過程中,亞洲城市面臨的人口急速增長以及自然環境破壞的問題已經進入媒體與公眾語言。然而,從都市與空間規劃的角度來看,亞洲城市在急速都市化的過程中還同時面臨鉅型都會區域崛起、空間的社會隔離加劇、以及公共空間私有化等課題。這些發展趨勢都對於城市的宜居性提出重大的挑戰。
宜居城市關心的主題包括,城市能否永續發展?在地市民是否對城市生活感到認同?移居的商務及勞動階級能否能在自在地生活?中央與地方政府如何與市民共同制定城市發展目標?以及創新與另類的都市生活與政策的實踐等課題。本課程將檢視宜居城市的理論與實踐。課程三大主題包括:(1)宜居城市定義與理論的分析、(2)宜居城市指標研討、(3)宜居城市案例介紹。

 

課程目標
以理論以及案例的探討,引介宜居城市的各種樣貌、開發學生對於城市發展想像,並藉由指標的討論延伸到政策分析與訓練。 
課程要求
出席以及討論(35%)、小組工作與報告(30%)、期中報告與期末報告 (35%)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備註: 星期三 9:00-12:00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主要教材(僅列部分)
Schumacher, E. F., 1974. Small is beautiful: a study of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 London : Abacus.
Roberts, B and T. Kanaley. (eds.) 2006.Urban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in Asia: Case Studies of Good Practice. ADB: City Alliance.
Irazabal, C. 2005. City Making and Urban Governance in the Americas: Curitiba and Portland. London: Ashgate.
Evans, Peter. 2002. Livable cities? Urban Struggles for Livelihood and Sustainability.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5  課程簡介 
第2週
9/22  另類發展路徑:幸福經濟學與「國家快樂力」指標 
第3週
9/29  現代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 (經典文獻研討) 
第4週
10/06  反思現代城市空間與都市生活(經典文獻研討) 
第5週
10/13  全球綠地圖運動 
第6週
10/20  空間元素與社會互動:街道 
第7週
10/27  改 10/28星期二晚間 Prof. Mike Douglass演講 ‘Livable Cities and Urban Planning: Linking Ideas to Practice’ 
第8週
11/03  空間元素與社會互動:公共市場 
第9週
11/10  (暫訂) 戴伯芬教授演講『萬華健康城市營造之經驗』
 
第10週
11/17  城市案例研究(亞洲:泰國、越南、新加坡) 
第11週
11/24  城市案例研究 (亞洲:寮國、馬來西亞、中國) 
第12週
12/01  城市案例研究 (美洲:巴西庫理奇巴、美國波特蘭以及加拿大溫哥華) 
第13週
12/08  從都市指標、永續城市指標、生活品質指標到宜居城市指標 
第14週
12/15  宜居城市指標工作坊 
第15週
12/22  台北市的宜居性探索之旅 
第16週
12/29  台北、香港、北京宜居研究 
第17週
1/05  宜居性以及市民社會 
第18週
1/12  課程檢討與總結